高质量 立潮头|茂名:五链共建换动能 三大内核

茂名 更新于:2025-02-05 16:44
  • 雪柳杨飞

    2025年2月5日南方日报《高质量 立潮头——广东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》茂名篇。

    新春新气象,位于茂名新城的奥体中心施工现场,体育场已显露大气的钢瓦屋顶。这里将成为第十七届省运会开幕式举办地。

    抢抓今年广湛高铁建成和明年举办第十七届省运会“两大机遇”,茂名一手抓产业发展、一手抓城市建设,产城融合打开了新局面。

    新产业释放新动能。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首套装置投用,万吨级碳纤维、丙烯酸产业园、华南钛谷一期项目开工建设……“五链共建”破解单一产业结构,过去一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。

    新城市汇聚新人口。茂名新城23项交通项目全面铺开,“两轴—两个圈层”城市布局深化拓展。加力提速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,全市常住人口、县域常住人口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连续3年增长。

    人勤春来早。茂名正把“加力”政策转为“加力”发展,奋力在市域发展、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。

    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,茂名着力提升“美度”。图为水东湾红树林保护区与水东湾大桥交相辉映。冯洁云 摄

    动能转换

    加速“五链”向“多链”拓展

    1月10日,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举行开园仪式,园区首个投产项目——广东百翼锂电池基地正式投产,预计年生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8400万只,应用于无人机、聚合物电池等消费类产品领域。

    茂名石化升链、零碳产业园建链、欣旺达电白基地延链、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拓链、华南钛谷壮链……依托五链共建,茂名发展新质生产力,破解产业结构单一的旧局面。

    2024年,五链共建全面开花——

    5月,在东华能源(茂名)烷烃资源利用项目一侧,T1000万吨级碳纤维项目开工建设。项目将建设以碳纤维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,开辟茂名乃至广东新材料产业的新赛道。

    6月,“华南钛谷”项目第一阶段开工建设,其所属的项目“华南钛谷”未来将打造为全国第一个钛全产业链,培育庞大的钛锆新材料产业集群。

    8月,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首套装置投用,这是茂名石化推进新型工业化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、实现第四次跨越式发展的重点项目。

    12月,科元控股集团茂名丙烯酸产业园项目在茂名零碳产业园开工建设,标志着茂名零碳产业园不断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在技术创新、绿色发展、智能制造等方面迈出了更为坚实的步伐。

    今年1月,历经12年建设的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开港。李康华 摄

   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。茂名拥有深水大港,海上通道的扩展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。1月3日,历经12年建设的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开港。这里规划有13个万吨级以上的油气化工品泊位,这数量占全国同类型泊位的约6%,将进一步打通茂名石化产业原料上岸、产品下海通道。

    城市的动能在经济,经济的动能在产业。茂名聚力抓好项目、园区、招商、企业四件事,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速“五链”向“多链”拓展,构建具有茂名特色的3336现代化产业体系,让茂名因现代产业“茂盛”而“扬名”。

    茂名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庄悦群表示,五链共建根植于茂名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,具有光明前景。茂名将以“五链”项目加快建设和投产为突破口,打通“项目—产业链—产业集群”模式,牵引形成“从0到1再到N”的梯次发展局面。

   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“源头活水”的支撑。茂名强化“一把手”抓招商,优化“佛茂指挥部+投资促进局+小分队”招商引资新机制,2024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。

    今年将成为茂名“项目落地年”。茂名提出以项目落地论英雄,引导全市坚持“项目为王”,确保招引项目落得下、建得快、早投产,形成“五链”向“多链”拓展的坚实底气。

    价值重塑

    在县镇村蝶变中加速城乡融合

    在山水公园大草坪露营野餐,到特色店铺选购心仪商品,入夜来上一场休闲的“City walk”……越来越多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的生活新体验,来自山区县城——信宜市玉都新区。

    “逛”县城流行的背后,是粤西首个县域城市设计在玉都新区从“施工图”变成“实景画”。两年多过去,信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2.16%提升到如今的46%,去年1月以来县城新增常住人口约2.5万人。

    粤西是国务院明确的七大城镇化潜力地区之一,潜力所在就是工作所向。去年,信宜、高州入选首批省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。导入产业、办好学校、建强医院、畅通道路、做美生态……在茂名各区、县级市竞相涌现。

    加力提速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,县镇村价值得到重塑。过去一年,茂名瞄准提品质、增动力,多项小切口改革进入“工笔画”阶段。

    走进高州市泗水镇滩底村,一栋栋农房外立面简洁美观。与传统贴瓷砖不同,村中运用新工艺“喷涂法”,不仅精简了施工流程,还节约了建设资金。

    这是茂名应用新模式开展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的一个缩影。聚焦农房风貌品质提升,茂名摸索出“三统一四工序”新模式。茂名发挥“中国建筑之乡”“化工大市”产业链条资源优势,在“三统一四工序”的路径指引下,建筑业国企、强村公司等大规模组织乡村施工的力量得到有效激发。

    “百千万工程”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,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。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以来,已有6家以上茂名市、县级医院与省级医院共建医联体并签约挂牌。省人民医院与电白区政府启动“五级”联动医疗帮扶项目,纵向贯通“省一市一区一镇一村”五级医疗资源,跨区域紧密联动。信宜与中山大学共建中山六院粤西医院,去年考核成绩提升480名,通过“三甲”评审。今年1月,占地160亩的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(茂名市中医院)新院区启用,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。

    深化用好“双百行动”“百会帮百镇”和省纵向帮扶力量,把合作共建落到具体项目上、落到解决难点堵点问题上。目前,茂名已成立商会260家,谋划帮扶项目352个,形成了产业帮扶型、农产品助销型、就业带动型和混合驱动型等多种帮扶模式。

    春节前夕,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提质升级工程又有了新进展,东西区广场首层沥青铺装完成。这里是内外联动的节点,正打造“交农文旅商”融合发展示范区。从服务区上空俯瞰,在8万平方米的广场中,一朵绽放的“荔枝之花”科技感十足,景观廊桥贯通东西。目前,项目整体升级改造进度已超过90%,预计4月建成投用。

    乡村治理的新风貌不仅凝结在有形的基建和产业中,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传统观念。时下,年例将在各村轮番登场。植树造林、文体比赛、奖教奖学……“轻宴席重文化办年例”的文明新风将再次吹拂。

    1月10日晚,化州“村BA”2.0版开赛,带来赛事、经济两头“热”。冯洁云 摄

    今年是“百千万工程”实现“三年初见成效”目标的重要节点。茂名提出深入实施“初见成效四大行动”,通过县域产业补强行动、城镇化提升行动、乡村振兴提质行动、社会力量赋能行动,在县镇村蝶变升级中促进城乡融合。

    组团融合

    城市建设跨入“袂花江时代”

    沿着茂高快线行经高州市金山街道,两旁的现代化厂房引人注目。这里位于茂名中心城区与高州城区之间,坐落有佛茂合作园茂南、高州片区。项目投产创造就业,片区不断吸引人口,产城融合大有空间。

    茂名乘势谋划打造金(山)金(塘)石(鼓)产业带和“甜美果海”乡村振兴示范带,南北纵跨茂南、高州两个行政区域,通过节点提升,“注活水”优化生产力布局,形成新的城市“生长点”。

    茂名是一个组团式城市。60多年来,茂名城市先从河西到河东,再跨过茂名大道,向南拓展,形成了组团式城市格局。河东、水东湾、共青河、博贺湾等城市组团相继出现,勾勒了现代城市的框架轮廓。

    为了让组团融合起来,2022年12月召开的茂名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,构建“两轴—两个圈层”布局,建设精明紧凑城市。城市“沿”小东江拓展延伸转向“拥”袂花江紧凑布局,由“靠”着支流发展转向“顺”着干流建设。这是一个以共青河片区、高铁片区、茂东片区为核心区,北组团南拓、中南组团北融双向奔赴的城市新形态。

    茂名新城是一篇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文章。过去一年,茂名新城加快成型成势,新城管理体制理顺,23项交通项目全面铺开,东粤路、文才西路建成通车,茂名南站、奥体中心提速建设,“两轴—两个圈层”城市布局进一步深化拓展。

    时光荏苒,未来已来。去年秋季学年,坐落在茂名新城的广东实验中学附属茂名学校高中校区正式启用,省级教育资源落地与城市医疗、文化、体育、住宅等功能配套同频共振。去年底,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健身徒步活动走进茂名新城,市民用脚步“丈量”城市建设成果。

    坐落在茂名新城的广东实验中学附属茂名学校高中校区已投入使用。刘栋铭 摄

    从谋篇布局的“大写意”到精耕细作的“工笔画”,茂名城市已经从“小东江时代”跨入了“袂花江时代”。

    1月6日,茂名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,从战略高度一进步明确城市发展战略,部署构建老城区“历史文化核”和茂名新城“现代活力核”,在南部滨海精心谋划“未来发展核”这三大内核。这是城市新老并举、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,深化和具化了“两轴—两个圈层”城市布局,建设精明紧凑城市的路径更加清晰。

    茂名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王雄飞说,茂名将通过产业与城建并举,加速实现城区常住人口突破100万,推动茂名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迈进。做大城市规模总量,抢抓两大机遇推进茂名新城建设,以中组团崛起引领北组团南拓、南组团北融“双向奔赴”。

    一线案例

    2024年签约项目46个,协议投资总额198.02亿元

    佛茂协作赋能县域产业

    佛山(茂名)产业转移合作园高州蒲康电子轻工产业园内,一栋栋崭新明亮的标准化厂房有序排列。

    “一期已进驻8家企业,进驻率达到100%。已投产6家,全部投产后预计年总产值可达13亿元,税收约5000万元,可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。”园区负责人介绍,二期建成在即,已储备一批意向入驻企业。

    佛茂合作园高州蒲康电子轻工产业园。资料图

    佛茂指挥部2023年6月9日进驻茂名时,这里厂房还未建成。如今已成为发展电子信息、纺织服装等轻工产业的集聚地,成为佛茂协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的缩影。

    目前,佛茂合作园规划总面积9882亩,园区跨越高州和茂南,分设高端智造、电子轻工、食品健康、先进材料、特色轻工五个产业集聚区。合作园内不仅可以用省的主平台扶持政策,还可以叠加佛山、茂名的政策优势。园区建设带动主平台高州片区工业投资连续15个月两位数增长,茂南片区去年1-9月工业投资增长65%。

    新的理念、好的做法在佛茂协作中涌现。

    ——集成佛山和茂名在营商环境的优秀做法,佛茂合作园建立审批代办、项目管家等“五机制一中心”政务服务模式,推动项目的快审、快建、快投产。去年11月,佛茂合作园企业政务服务线上中心投入使用。

    ——组建招商小分队分头出击,不仅侧重敲门,还同时加强投资环境宣传、园区产业政策推介和城市形象宣传,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、靶向招商、以商招商。

    ——纵向挖掘优质企业的同时,还不断拓宽信息渠道,聘请招商大使、招商合作伙伴,让他们成为佛茂指挥部最强招商“外挂”。

    2024年,佛茂指挥部招商工作从热火朝天的春季招商攻势开始,全年铆足干劲抓项目、促投资,共走访和到访企业1800多家,协助茂名市引进千万元项目290个,促成签约项目46个,协议投资总额198.02亿元,其中落地项目31个。

    企业的选择,既看市场潜力,也看产业关系。佛山照明借助茂名2026年承办省运会的契机,建立高州生产基地,拓展了体育专业照明新赛道;科顺防水在高州设立生产基地,解决了建筑辅材的运输半径限制问题,提升在粤西市场的影响力;国星光电与佛山照明高州项目分布在标准厂房的上下楼,省去了包装耗材和物流成本……在佛茂合作园企业,各片区按照“1—2类主导产业+若干个兼容配套产业”打造产业生态,产业链联动步步向前。

    帮扶还延伸到村。佛山五区100条经济强村(社区)、100家企业与茂名市五个区(市)100条特色村建立结对,形成“村企共建、村村结对”的合力。在高州,20条结对村3年多方投入不少于1亿元,目前已到位资金超过4700万元,20个帮扶项目陆续建成、投产,形成一批共富型产业。

    建设者说

    东华能源(茂名)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乐乐:

    “愈发感受到地方干事的延续性”

    2023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,东华能源实际控制人王铭祥一番“已视他乡为故乡”“将总部迁至茂名”的感言迅速走红出圈。两年过去,这家来自江苏的企业与茂名之间的“双向奔赴”,演绎出怎样的新故事?

    “在广东的这几年,我们愈发感受到地方干事的延续性,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这也是企业愿意继续深耕的信心所在。”近日,东华能源(茂名)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乐乐在接受采访时说。

    2023年9月,作为起步项目的东华能源茂名项目一期(I)建成试生产,至今已经一年多。张乐乐介绍,目前丙烯及聚丙烯装置已经达产,丙烯年产能66万吨,聚丙烯年产能48万吨,合成氨预计年产能20万吨,预计去年全年收入45亿元。产品聚丙烯受到大湾区新客户的青睐,下游企业用它能造出丰富多样的产品。2024年前三季度东华能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.63%,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茂名项目投产带来的销售量增加。

    张乐乐介绍,项目主要的产品加工路线是利用东华能源进口的丙烷资源,采用丙烷脱氢技术路线获得丙烯和氢气,再进一步加工得到聚丙烯,形成“丙烷—丙烯—聚丙烯”的产业链。随着项目落地,延链的“蝴蝶效应”开始显现。

    去年5月,东华能源子公司的T1000级碳纤维项目开工了,高性能碳纤维被誉为“新材料之王”,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汽车轻量化等高端制造领域。“丙烯进一步氨化可以得到丙烯腈,这是生产碳纤维的重要原料,丙烯、合成氨都可以从我们项目获取。”张乐乐说。

    去年12月,总投资115亿元的科元集团茂名丙烯酸产业园项目开工,它的工艺以丙烷为原料,生产丙烯酸,再进一步用丙烯酸生产出丙烯酸酯等,最终这些产品可用于涂料、油墨、塑料等行业。

    在茂名南海岛水东湾畔,东华能源总部及协同创新中心一期四栋大楼已经全部封顶,进入室内装修及室外绿化施工阶段。“将总部迁到茂名去”的计划即将实现。

    张乐乐介绍,未来计划在茂名建设开放式实验室、中试基地,打造新材料研发平台,将吸引和支持全球人才、专家到茂名研发、创业。茂名项目现有400多名员工,超一半员工是近两年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茂名高校招聘而来,他们在一线操作岗位成长迅速,不少已经担任班长等管理岗。

    随着零碳产业园建链拓链,企业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故事还在不断丰富。

    撰文:刘栋铭 卓剑斯

    【作者】 刘栋铭

    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